同人不同命,同豆也一样。比如红豆配相思,绿豆却只能配王八,那么,绿豆差哪了?
“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,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。”好像是王维一首《相思》,将红豆的地位提升到了超越食材的走心地位。其实不然,红豆寓相思意,并非大诗人的首创,王维只是托物抒情,扩大了红豆作为相思物的知名度。
红豆为何可以寄托相思?
《本草纲目》收录“相思子”,释名“也称红豆”。原来,浪漫的是主名,正经的是别称。
那红豆为何有“相思子”之名?
《本草纲目》引《古今诗话》中的典故解释说,“相思子圆而红”,至于为何得名,则是“昔有人殁于边,其妻思之,哭于树下而卒,因以名之”。
或许,思念夫君的女子在树下哭干了眼泪,直到泣血而亡,而恰好之后,树上结了果实,红得仿若被血泪浇灌而成,坚硬得如同不肯独活的心志,所以有了故事。
而这不是一般的苦情故事,并非没有生的选择,却偏偏沉浸其中,不肯自拔,以致付出生命的代价,这样的执着,大部分人做不到。但多数人,又都希冀身边真有坚贞不二的爱情。所以,这个故事有了传播力。
《本草纲目》里还说,“此与韩凭冢上相思树不同,彼乃连理梓木也。或云即海红豆之类,未审的否”。虽是在研究女子卒于什么树下,却带出了一点题外话,这里有另一个故事,以及“相思”的来处。
“相思”之名,起于《搜神记》中的一个故事:《相思树》。
战国时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娶妻何氏,却因何氏貌美,被康王夺去,韩凭表达怨愤,被康王囚禁,服苦刑。何氏暗中送信给韩凭,写:“其雨淫淫,河大水深,日出当心。”
而后康王得到此信,不解其意,问左右皆不得,只有一人答道:“其雨淫淫,言愁且思也。河大水深,不得往来也。日出当心,心有死志也。”
果然,韩凭自杀了。而其妻何氏,暗中将衣服弄腐朽,在康王带她登上高台时,纵身一跃。左右虽及时拉住了她的衣服,但衣服早已被做了手脚,何氏如愿跌落而亡。
何氏给康王留下遗书:“王利其生,妾利其死,愿以尸骨,赐凭合葬。”但康王勃然大怒,命人将他们分开埋葬,使其“冢相望也”。还说:“尔夫妇相爱不已,若能使冢合,则吾弗阻也。”
然而没想到,“宿昔之间,便有大梓木,生于二冢之端,旬日而大盈抱,屈体相就,根交于下,枝错于上。又有鸳鸯,雌雄各一,恒栖树上,晨夕不去,交颈悲鸣,音声感人。宋人哀之,遂号其木曰‘相思树’。‘相思’之名,起于此也。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。”
相思豆得名的故事,女子思夫而亡,表现的只是单方面的执着,她的夫君待她如何,夫妻感情如何,我们其实是不得而知的,只能单方面想象很好,不然缘何有此结果。而往暗黑里揣测一点,也不排除她那么悲恸,也是在哭自己无依无靠的悲惨命运。
而韩凭夫妇彼此殉情的故事,就纯粹多了,是看得见的真“相思”,是双向奔赴的决绝,更是彼此深沉的默契和信赖。但凡有一人意志不坚,或者会错意,就会是另外的结果。
回到相思豆,《本草纲目》说它“微寒,有小毒”。过于执着的爱情,的确“有小毒”,容易损伤自己。然而也只有承受不同寻常的苦痛,才能成为传奇中的主角。寻常人,凡事适可而止,看看别人的传奇就好。
再来看绿豆,绿油油的,就没红豆这么坚贞动人的故事了,虽然它也能和爱情沾上边,而且也是比较不一般的牵扯,比如:王八看绿豆——对上眼了。
拿来说爱情,就是两个大家觉得并不匹配的人,竟然能互相看中,彼此喜欢。
倒也不算骂人的话,只是讲得极为通俗,非常有世俗气息而已。
至于绿豆为什么配王八,据说那是因为“形似”。
或许是因为乌龟眼睛的外圈,也是绿色的,大小和绿豆相当,就被擅长比喻的人拉扯到了一起。
所以,绿豆比红豆差哪了?就差在它的故事很具体,很生活化,并不传奇。
其他并不差。比如,绿豆也能入药,并且和红豆的“有小毒”不同,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:“紫河车、绿豆、黑豆,皆解砒毒也。”
它还挺有用的。
懂诙谐的人往往豁达,能世俗的人往往开心,绿豆式的爱情,确实清热解毒,更健康。
|